跳到主要內容

品牌性格

品牌跟人一樣,應該都有性格,當然有很多品牌並沒有,或是混亂的讓消費者分不清她的性格是什麼?

每個人會選擇跟自己興趣相投或是看起來順眼的人成為朋友,不可能天下的人都是你的朋友或被你所認同,將此觀念類比到品牌上同樣適用。當消費者在決定購買你的商品或是服務時,如果你的品牌性格夠明顯而且被消費者認同,這時候品牌價值才算產生,也才能跳脫無止盡的價格競爭。

我認為品牌性格沒有對錯,而在於是不是具有長期的一致性,可被你的目標對象感知到(認不認同是另外一件事),這就像你的朋友個性有的開朗、有的沉穩、有的幽默、有的機智,因為你認同,所以你跟他成為朋友。當然有了品牌性格不表示一定會成功,還需要與產品特性清楚連結的定位,與言之成理的策略,最怕的是這個品牌沒有性格。

選定了一個跟目標對象溝通的定位跟性格時,就應該要能長期而一致的經營,而傳遞跟建立品牌性格最快的方法就是透過廣告。

百達翡麗的平面廣告,是我覺得一個可供參考的範例:

"Begin your own tradition"(代代相傳,由您開始),由1996年起的這一系列廣告概念一直延用至今,透過簡單而有故事性的畫面傳遞《傳家風範》的意念,一幅幅精心拍攝的親子圖像,透露出優雅、雋永、上層社會生活的風格,不需要太多的文字,長期累積出這個品牌的個性。





而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-《就是要海尼根》



在面對安妮斯頓這樣的大美女時,還可以忠於自我敢與眾不同的人,喝的是海尼根吧! 與喝"最青的台灣啤酒"的人性格就是不同,這樣的心理就在消費者心中產生"自我良好的陶醉"心理,這就是品牌的魅力。



更不用說,只要一提到牛仔的畫面,不需要其它多餘的文案,就能令人聯想到的Marlboro。不過,Marlboro 能有這樣的品牌性格,也是經過多次的嘗試與轉變才定調,甚至還曾被消費者認定Marlboro 是女人抽的煙呢!!

台灣品牌的廣告,性格常常變來變去,甚或看不出品牌性格,近幾年很多廣告喜歡以幽默的方式呈現,一旦缺乏該品牌應有的性格,就只會留下讓人看後笑一笑,卻記不得產品是什麼的狀況出現,更糟的是這樣的笑點,套在另一個產品上同樣也適用的創意,更讓人不知為何選擇以此方式與消費者溝通的目的了。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