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妳最近常衝動想買唇膏嗎? 小心這是不景氣指標!

經濟學人Economist在網上發表一篇報導,越不景氣唇膏的銷量越高,這是2001年雅斯蘭黛Estée Lauder總裁所創造出來的名詞-"Lipstick index",當年網路泡沫時在美洲唇膏逆勢成長了11%,相信這套理論的人認為,當唇膏銷售成長25%時就是景氣蕭條的現象,但根據一家市調公司的統計後,卻很難發現這兩者之間有必然的關係

(以下純粹鬼扯)
我沒有統計數據的支持,但個人經驗一直覺得當人處在壓抑的狀況下時(尤其是女性),藉助小額的消費是一種發洩的管道,特別是在越文明的國家,這種現象會越明顯

當生活程度到一定水準之後,大部份人食衣住行的基本配備都已齊備,在不景氣時,自然會理智的判斷,少買或晚點買高價的產品,不買這些產品生活不會因此過不下去,但在上了一天班,被豬頭老闆或澳洲客戶修理的體無完膚,又不能回嘴"含叩"怕失了工作的情況下,找一些用的到、金額不大,買了又不會影響下一餐的東西,就是女性朋友最佳的減壓途徑,口紅、眉筆、文具、Hello Kitty,已婚的就盡往超市買些雞蛋青菜豆腐,也不管冰箱裡還有沒有,總之,花了錢買了可用的東西,心情爽,買回家後都忘了曾經買過這東西,這時候必不必要就不那麼重要了

未婚的,看看自己書桌化妝台上是不是多了一些你不一定需要的東西?
已婚的,打開冰箱看看是不是已經被塞爆找不到你要的Haagen-Dazs?

小心,這是一種"反"不景氣現象

留言

  1. 樓主,我買脣膏了耶!本來很喜歡以前用過的一款脣膏,是在7-11買的。可惜現在都買不到了,小小遺憾。懷唸那支無比滋潤的綠色脣膏。隻好買了2只曼秀雷敦來聊以安慰。不好用,又買多了。惱~~~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