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你,穿制服,請勿吸菸

圖片來源:gettyimages

中午照例去7-Eleven買杯拿鐵解癮,我結好帳正在等店員幫我做咖啡的時候,有一位頭戴安全帽的青少年進來,對著店員說要一包Marlboro,那小姐一臉尷尬的說「對不起,你未成年,我不能賣給你」,「那我給妳看證件」那少年手伸進書包,拿出皮夾正在翻找可以證明他已年滿18歲證件的同時,店員慌張地跑去找另一位正在冷藏貨架區理貨,看起來比她資深一點的店員「那一位學生要買香菸,說要給我看證件,可是他穿著制服耶」

這位比女店員大不了幾歲的店員很客氣的走過去對著男同學說「真的很抱歉,你穿著制服,依規定不能賣菸給你,對不起,不是不想賣」

那男同學聽完只好悻悻然的走開,我望了他一眼,才知道他穿著某高中的制服,行動似乎不太方便,走起路來有點一拐一拐的,望著他背影,我怎麼有股哀傷的情緒(畫面跳轉朱自清的《背影》)

我問店員「現在規定這麼嚴格啊?」,「是啊,被抓到要罰3萬元」,「要吸菸還真麻煩,還好,我不吸菸」,那店員可能心想「拜託,這位大叔你都幾歲了,那會有這方面的困擾」

吸菸不是什麼好事,執行嚴格一點也是對的,我絕對贊成。只是,不只用年齡,還用有沒有穿制服來決定能不能賣,對店員的執行應該會造成困擾吧! 如果有一位同學平常都穿著便服來買,你也認得這顧客,有一天他改穿制服來,這時候你賣不賣? 那不就像《楊布打狗》一樣,「衣素衣而出,衣緇衣而返,其狗不知而吠之,楊布怒,將擊之...」

總之,製造越多的麻煩跟不便就會降低買菸的動機,這也難怪現在7-Eleven菸架上的圖片,不是一張張清晰精美的產品照,而是一個個爛掉的黃板牙跟爛掉的肺,看了都令人倒胃,所以能不抽,還是免了吧!

別說我是胡思亂想,我上網Google還真發現有類似的案例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