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你確定奇才一定會被人們發現嗎? 一個耐人尋味的實驗


前兩天收到一位朋友轉來的mail。一個尋常週五上班日的早上,一個看似尋常的街頭藝人表演,卻有著不尋常的意義

以下括弧中的文字轉錄自信中的slide(原作者不詳)

『一個音樂演奏者在華盛頓DC 地鐵站 「L'Enfant Plaza」 的入口站了許久。那就是今年一月份的事,那天溫度很低。他連續演奏了45分鐘。先拉巴哈的,然後拉舒伯特的聖母頌,然後拉Manuel Ponce 的,接著拉Massenet 的,最候又拉回巴哈的。那是大概早上8點,此時此刻,成千上萬的上班族通過這個地下通道前往工作地點。三分鐘後,一個中年男子發現小提琴家在演奏,他緩慢腳步,停留了幾秒鐘,然後繼續又加快了腳步往前走。又過了一分鐘後,小提琴家得到了他的第一張鈔票:一個女人扔下的一美元,但她沒有停下來。再過了幾分鐘,一個過路人靠在對面牆上聽他演奏,但看了看表就走掉了。很顯然,他要遲到了。

對音樂家最感興趣的是一個三歲的小孩。他的媽媽又拉又扯的,但那小孩就是要停下來看音樂家。最後他媽媽用力拖他才使他繼續走。但小孩還一邊走一邊回頭看音樂家。在音樂家45分鐘的演奏過程中,只有7個人真正停下來聽他演奏。他一共賺了32美元。當他演奏完畢,沒有一個人理他,沒有一個人給他鼓掌。一千多個人中只有一個人發現了他。

沒有一個人發現這個音樂家原來就是 Joshua Bell --– 當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手之一。 他在這個地鐵站裡演奏了世界上最難演奏的曲目, 而他所用的小提琴是意大利斯特拉迪瓦裡家族在1713年製作的名琴,價值350萬美元!就在他在地鐵站演奏的前兩天,他在波士頓的歌劇院裡表演,雖然門票上百美元,卻座無虛席一票難求!這是真實的故事。』
  
這事其實發生在2007年1月12號星期五的上午7:51,由華盛頓郵報所策劃,刊登在郵報上的原文在這裡,目的是為了測試人們的知覺、品味和行為傾向。原文中有幾段影片(其中一段如下影片),可以一探當時路人匆匆經過,卻沒有發現稀世珍寶就在身旁的情景。




當天Joshua Bell刻意的低調,裝扮成一般的街頭藝人,也沒有演奏討喜的通俗曲名,選的都是經典名曲。這車站可也不是位在郊外,往來旅客素質較差的地段,反而是華盛頓的核心地帶,中產階級官員區多的區域。

「如果一位世界頂尖的小提琴家,假扮成街頭藝人,會得到多少人的認同?」,同樣的問題,記者問了國家管絃樂團的音樂總監,他預估1000人中會有大約40人聽得出這是個好的演奏,會有100人停下來聆聽,而且會有群眾聚集。但結果卻如上所述的淒慘,個個行色匆匆,絕少駐足,彷彿人人都是每秒幾十萬上下的重要人物,只能說大家太高估平民百姓的音樂素養,還有在現實壓力下趕著為豬頭老闆工作的心情,已經感受不到生命中美好事物就在身邊發生,這樣的慘案其實天天都在上演。這讓我想起了《鳥人株式會社》的《鳥人王》說過的一句話,「要認真打拚為公司賣命,一天到晚換工作絕對不會成功,不要等到那一天出山都沒有人來送行,才知道苦...」,哇勒,去你的鳥蛋!

Joshua在回顧這段實驗時說了一段挺心酸的話,「It was a strange feeling,that people were actually,ah...」,The word doesn't come easily,「...ignoring me」,這是個奇特的感覺,路人其實ㄟ...忽視我的存在。在音樂廳Joshua會在意是否有聽眾咳嗽或是手機關機,但在這"現實的世界",他的期待卻自動降到最低,一位理當受人愛戴高高在上的演奏家,開始因為有人注意到他,或是有人給一塊錢美金而不是幾毛而感到興奮,演奏完一首曲目習慣性享受聽眾如雷的掌聲,當時卻殘酷的沒人給他應得的暍采

那位唯一認出Joshua的女士,因為三週前才在一場免費的音樂會上,聽到他的表演。而她貢獻了所收到的32塊錢中的20塊,可想而知其他人給得有多麼少了

對Joshua Bell來說這經驗或許心酸,但他知道這反而不是"真實"的狀況,回到他的世界後,他仍然會是受人愛戴的音樂家,這經驗對他只是個有趣的體驗;但相同的處境對一位真的街頭藝人來說,卻是再真實不過的家常便飯。

假設場景換了,這真的是一位街頭藝人的故事,我相信以他的才情,就算他不是真的演奏家,在戲棚下站久了,總會有人發現這人是個角色,只是,事情往往不是這樣演的,因為迫於現實的壓力,他能不能熬得下去? 能不能有所堅持? 亦或是他乾脆改行去當了送行者!? 看到這,各位心酸的上班族,如果沒有受到豬頭老闆應有的重視,或許可以稍稍平衡一點吧!

嗯~總歸一句話: 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

我,身體力行,正在跟傻狗一起吹風吃冰喝可樂,慢活著。

留言

  1. 米大哥的這篇文章讓人想到很多事。我想到心理學有個東西叫halo effect(月暈效果),指的是一個人去看另一個人時,往往自以為見微知著,事實上是以偏概全。音樂家為什麼在街頭?路人快如一瞬間就能回答,因為他的演奏不高明。一旦下了判斷,再敏銳的音樂欣賞的能力也不能改變路人的感受。反過來說,買票的觀眾也可能僅僅是因為音樂廳的富麗堂皇而認為音樂感人。其實我們在工作上社會上的情境,不也只是如此?有時候烘托成功才是致勝關鍵呢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halo effect真有學問啊!
    不過事實上是這樣沒錯,這跟價格與品質成正比的迷思是一樣的. 有時候你無法分辨品質的好壞, 但你會因價格而認定買一個你認為"貴就是好"的東西,但真的品質就會比較好嗎? 這已經不重要了, 因為行銷就是這麼回事, 讓你相信你獲得的比你付出的更多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的確
    如果今天換到是一個咖啡館外面
    街頭藝人有如此高超水準
    說不定就會博得許多掌聲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帶星巴克隨行卡出門? 遜! 帶iPhone出門? 酷!

連續四篇相關網誌,我的部落格都快成iPhone專區。實在是因為它的商務應用太精彩,不寫不快! Starbucks Card Mobile 是星巴克最新的軟體,主要功能就是《隨行卡》。用這個你就可以查餘額、買咖啡付錢、加值、享受優惠、查交易明細,跟真的隨行卡一樣,只是從一張塑膠卡,變成iPhone上的一個軟體。 它運用的是二維條碼 QR code 技術(下圖)。一開始將隨行卡的編號輸入就行了,要結帳付錢? 只要店員拿著掃瞄器對著手機上的QR Code一掃,就完成了結帳動作,自動更新帳戶餘額;如果錢不夠,還可以加值(下下圖),也可以設定自動加值的條件,例如:每天上午10點查詢一次餘額,若低於10美元,就自動加值20美元...。當然得先建立信用卡的相關資訊,才能完成動作。 隨行卡有的優惠,這軟體同樣適用,甚至為了鼓勵使用,條件還更優惠。要把iPhone當作付款工具,對企業或是使用者而言,這中間有一些風險必須小心,官網上有一些 Q&A的說明 ,我就不一一解釋。 目前這個功能還只在試驗階段,僅限北美某些星巴克有這項服務。我看了使用者對軟體的評價,有意見的人,大都集中在手機"無法登入"的問題,也就是你從手機上看到的資訊不是最即時的,但這並不會妨礙交易進行,其它部份的評價都頗高。 以前看到以QR code做為付款工具,多跟電信業者綁在一起,進行某項交易後,從你手機帳單裡支付,像星巴克這樣獨立完成一套金流作業的,比較少見。這試驗是個好的開始,我相信許多企業都在看它執行的成效,再修正跟進。 這功能如果跟我昨天寫的 foursquare 結合在一起,消費記錄就能補上了,距離理想的商務功能又向前邁進一步。 看完連續四篇iPhone無所不能的網誌,有讓你腦中出現一片美好未來的景像嗎? 有興趣的,我們找時間私下聊聊吧!! PS. 另一個星巴克軟體 mystarbucks 跟這個可以配套使用。mystarbucks主要功能,是找尋最近的starbucks、客製你的專屬咖啡,大杯冰拿鐵去冰少糖加肉桂不加奶油...,隨你高興怎麼配。特製的清單交給店員,或是傳給你的朋友,讓他上班路上順道買一杯,她就能如你所願的完成你要的咖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