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飛上天空玩活動,Google+Virgin America The Day in the Cloud


坐過大陸廈航的朋友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,當你在飛行旅途正好睡時,這時空服員突然廣播要在機上來個餘興節目「機票競標」,出最高價者得標,廈航會將所得捐做公益。根據我長期的觀察,得標金額跟一般能買到的價格差異不大(大陸機票價格屬於波動極大的那種,有時全折,有是可低到三折)。這種活動基本上對行銷沒多少幫助,只能說這活動可為公司帶來正面的形象跟一次留住一位客人。

上週Virgin America航空公司跟Google,合辦了一個「The Day in the Cloud」活動,這個Campaign在行銷上的意義,相較之下就高明的多。

一個在天上飛,一個在虛擬的世界跑,這兩家公司合作是為那廂? 原來Virgin是為了要推廣機上無線網路Wifi服務;而Google則推廣她家眾多的Apps的知名度-google search/picasa/calender/docs/maps/gmail/blogger/talk/knol。為此設計了一個為期一天的競賽,只在6/24當天,不論你搭Virgin任何一班航班,或是你在電腦上,只要能連上網有個Google的帳號,都可以參加這個問答遊戲。題目跟Virgin以及Google有關,參加者必需透過Google的Apps尋找答案,當天的航班上也開放免費的無線網路。

例如:『在Virgin A320客機上有多少台掌上控制器(提示:A320每一個坐位前都有一台)』,這時候你Google查詢A320有多少座位;或是:『Perez先生今天查看他的gmail,有一則他覺得重要的信,他將它標上星號,回到收件匣,他說「嘿,我剛打了自己的名字(first name)」,請問Mr.Perez的first name是什麼』,這時候你就需要進到gmail找線索。都是諸如此類運用Google Apps可以更快找到正確答案的題目。分數最高的得獎者,可以獲得一台HP netbook / 1 terabyte的google 空間 / 跟一年期Virgin免費的機上Wifi。

這活動從名稱開始就有些學問,「Day in the Cloud」,除了主辦單位是航空公司之外,也因為Google提供的服務都是將資訊儲存在"cloud雲端"有關,兩者結合恰到好處。

這活動網頁設計簡捷又清楚,誰說好看跟簡單明瞭不能兼顧,這網頁就是個好範例(下圖)


另外這樣的活動-有趣(題目不死板) + 新奇(在天空玩競賽) + 網路(免費的wifi可用) = Social Media的好題材,可想見有人會在twitter上這樣寫著「嘿,我正在15000英呎高空,發送這則訊息...」,或是事後參與者在部落格、twitter、facebook上分享經驗,自然而然把相關的推廣訊息在第一時間發送出去,真是個省錢又有效的好方法(google"Day in the cloud + virgin"的網誌,出現21萬則相關網誌)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帶星巴克隨行卡出門? 遜! 帶iPhone出門? 酷!

連續四篇相關網誌,我的部落格都快成iPhone專區。實在是因為它的商務應用太精彩,不寫不快! Starbucks Card Mobile 是星巴克最新的軟體,主要功能就是《隨行卡》。用這個你就可以查餘額、買咖啡付錢、加值、享受優惠、查交易明細,跟真的隨行卡一樣,只是從一張塑膠卡,變成iPhone上的一個軟體。 它運用的是二維條碼 QR code 技術(下圖)。一開始將隨行卡的編號輸入就行了,要結帳付錢? 只要店員拿著掃瞄器對著手機上的QR Code一掃,就完成了結帳動作,自動更新帳戶餘額;如果錢不夠,還可以加值(下下圖),也可以設定自動加值的條件,例如:每天上午10點查詢一次餘額,若低於10美元,就自動加值20美元...。當然得先建立信用卡的相關資訊,才能完成動作。 隨行卡有的優惠,這軟體同樣適用,甚至為了鼓勵使用,條件還更優惠。要把iPhone當作付款工具,對企業或是使用者而言,這中間有一些風險必須小心,官網上有一些 Q&A的說明 ,我就不一一解釋。 目前這個功能還只在試驗階段,僅限北美某些星巴克有這項服務。我看了使用者對軟體的評價,有意見的人,大都集中在手機"無法登入"的問題,也就是你從手機上看到的資訊不是最即時的,但這並不會妨礙交易進行,其它部份的評價都頗高。 以前看到以QR code做為付款工具,多跟電信業者綁在一起,進行某項交易後,從你手機帳單裡支付,像星巴克這樣獨立完成一套金流作業的,比較少見。這試驗是個好的開始,我相信許多企業都在看它執行的成效,再修正跟進。 這功能如果跟我昨天寫的 foursquare 結合在一起,消費記錄就能補上了,距離理想的商務功能又向前邁進一步。 看完連續四篇iPhone無所不能的網誌,有讓你腦中出現一片美好未來的景像嗎? 有興趣的,我們找時間私下聊聊吧!! PS. 另一個星巴克軟體 mystarbucks 跟這個可以配套使用。mystarbucks主要功能,是找尋最近的starbucks、客製你的專屬咖啡,大杯冰拿鐵去冰少糖加肉桂不加奶油...,隨你高興怎麼配。特製的清單交給店員,或是傳給你的朋友,讓他上班路上順道買一杯,她就能如你所願的完成你要的咖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