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Honda的facebook,讓你把朋友拉拉拉進來


Honda汽車要在facebook上做一個試驗,想驗證"每個人總會認識某個喜愛Honda的人,everybody knows somebody who loves a honda"。看看honda怎麼將你跟世界上某處的人連在一起,還有機會成為未來電視廣告的主角。

我隨意的選擇我有一輛2000年紅色accord,就會出現如下圖的"我的honda世界",告訴你目前跟你連結的有多少人? 在你的honda世界裡最老的車是幾年份的? 在你的honda世界裡有多少人喜愛honda? 最下方出現你的朋友選單,如果你知道你的朋友也有honda的車或喜愛honda的車,可以讓你發出邀請函,一起參與這個活動。


還會pop up一個視窗,問你有沒有興趣參加廣告試鏡?(下圖)


這活動沒什麼過人之處,但從行銷的角度來看,facebook等social media似乎一部份的改變了以往消費者參與活動的意願。

1.MGM更容易實行:

MGM(會員介紹會員 Member Get Member)一直都是顧客忠誠的極致表現手法之一,現在的病毒行銷或WOM(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 Word of Mouth)也是一樣。實體的MGM,不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,是因為你(介紹人)需要填一堆朋友的資訊:姓名、電話、email...,讓人有一種出賣朋友換取自身利益的感覺,這有點扭曲了MGM「好東西要和好朋有分享」的原意,因為我真的喜愛這個品牌,所以我樂於推廣讓更多朋友也享用,反而有點因為你剛好是我的朋友,所以讓我利用一下的味道。現在facebook的機制方便多了,點選你想"介紹"的人,發出邀請,經過當事人的同意才會生效,讓人不再有罪惡感,比較接近MGM"好康道相報"的精神。

2.加入粉絲或離開,都由我作主:

以前品牌想要拓展會員,總是挖空心思,好心一點的,會設計活動給予獎勵,不會讓你白白加入;沒良心的,動不動就要網友加入會員才能享受某種待遇:加入討論、看資料圖片...。但成了會員之後,最大的"收穫"就是定期收到一堆垃圾信,努力塞爆你的信箱,當你想回頭取消訂閱信件的時候,拍謝!你已經忘了這網站的帳號密碼了,你可以選擇花一番功夫解決這困擾,或是讓它歸類到垃圾箱一次讓你刪個夠。

facebook的好處就是加入某品牌的粉絲是方便的,不需要額外再填一堆加入會員的資料,降低了障礙,只要輕輕一點《加入粉絲群》就完成了。想跟會員溝通,品牌再也不用群發一堆被打入垃圾信的e-DM,在facebook上更新訊息就行,粉絲也不再寂寞,可以看看別的粉絲做了什麼又說了什麼,最重要的是,可以直接跟網友跟品牌互動,豈不快哉。

在facebook上加入粉絲容易,要離開也同樣簡單。消費者對品牌的喜愛可能是短暫的,因為某個事件、某項產品或某個話題,才加入想要瞭解更多關於這個品牌的資訊。可是當這熱情不在,也要有接受消費者變心的勇氣。重點不在死把著會員數不墜,增加退出會員的障礙,而是讓會員願意留下的用心。這就跟對象不同,對《騷擾》的定義也不同是一樣的道理,怎麼樣讓會員真的喜歡你的品牌,讓別人眼中的"騷擾",在會員眼裡就變成調情,是一種情趣呢。

3.不只在意數字,更在意實質的互動,才是social media帶來的真貢獻:

身為行銷人,如果你從不曾用數字討好消費者或同事或你的上司甚至自己,我只能說你技巧欠佳,但午夜夢迴面對自己捫心自問時,你不曾懷疑過在意某些數字的意義在那嗎?

不只在意會員的數字,點閱率,故事不會因此就結束,好日子也不會從此跟著你,更硬的挑戰還在後頭。會員來得急也去得快,願意留下來跟品牌掏心掏肺,這些得來不易的擁護者,更應該努力跟這群人互動,讓場子熱起來,持續發光,就算你不打算重量,但質更不能忘,互動的趨勢是越來越熱絡? 還是趨向平淡? 這一切更顯真功夫,才是挑戰的開始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