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從Clean & Clear廣告被禁,看social media掘起之必然


在談之前,請大家先看下面這個Clean & Clear可伶可俐,在英國剛被禁播的廣告。



使用前/使用後「差很大」是這個廣告被禁的原因,被指責使用了化妝術來欺騙消費者,我心想「廣告不就是把最好的一面放大100倍,然後呈現給消費者嗎? 這不是大家都懂的道理? 沒用電腦動畫猛修片,瞬間變臉給你看就算有良心了,難不成品牌主還會傻傻的真實呈現,宛如跟消費者玩起"大家來找碴"一般,期待觀眾能在短短的一分鐘內看出前後差別嗎?」

這種心態看似站在品牌主的立場,體諒宣傳時必需誇大效果的"無奈",但其實這是個大隱憂,到頭來,觀眾根本不相信從電視上看到的,因為那是「廣告」!

這種狀況在以前消費者是處於絕對弱勢,只好靠公證單位來把關;但現在,因為Social Media的演進,群眾早就隨著論壇、討論區一起成長;部落格、影音圖片隨手google可得;維基百科一天就能更新;還有facebook朋友推薦朋友的力量,誰還會只看電視廣告買東西? 下手前,不會上網查查網友的心聲? (可能只剩可口可樂這類跟我們一起長大的東西吧!)

來,看一下下面影片的對照組,我從YouTube上找到的一位網友使用Clean & Clear一天後的心得分享,多麼真誠可信啊! (雖然不是同一個產品)而且這個免費的宣傳,可伶可俐不用花半毛錢。如果你是目標消費者,那一個內容對你比較有說服力!



既然這樣的發展已成趨勢,品牌主當然只能順勢而為,產品好不好,網友通常都會忠實的反應,有好的免費宣傳,當然也會有傷害品牌的聲音出現,但與其恐懼網路不實流言中傷品牌,不如誠實面對加入其中,成為社群的一員來得更實在。這,就是social media marketing 日益被品牌重視的起源。

還不明白嗎? Stay Tuned 不要走開,馬上回來告訴你!

留言

  1. 米卡,你貼的影片好多都變成'私人影片'了。這麼會這樣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感謝你的提醒,我已經更改為另一部影片了。
    之所以會顯示為“私人影片”,是因為這真的是“私人影片”,我並沒有擁有權,如果上傳者修改設定、有版權爭議或是被刪除,影片就會看不到
    如果我發現有這類問題,我會盡可能找尋另一個可播放的替代影片。

    如果你還有發現這類問題,也請不吝告訴我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