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獨特銷售主張應該要多獨特-開Nissan可以潤膚?!


「賣東西要有獨特的賣點,才會暢銷」這是個大家都懂的道理,但如果你是汽車品牌的產品經理你會依什麼標準,選擇你產品的獨特銷售主張USP? 是性能、安全、空間、舒適,或是跟Nissan一樣,選一個會讓人變美麗的訴求「可以讓人邊開車邊滋潤護膚,吹出維他命C的冷氣」。

看到這則新聞時有點傻眼:
  • Nissan工程師今天在東京外的汽車測試活動上說:「我們想讓駕駛人感覺到,待在車內比待在車外健康。」Nissan計畫引進可吹出維他命C的冷氣機,來滋潤皮膚,並採用夏普(Sharp)研發的空氣淨化器。
「吹冷氣可以滋潤肌膚」夠獨特了吧! 只是這是不是足以讓人相信,而且只此一家別無分號(有時候比別的品牌先提出某個訴求,也是一種「將此特點佔為已有」的方法),進而促使消費者決定購買?

這件事或許是我擴大解釋「其實這不過是Nissan新車的眾多訴求之一而已,不會單獨被拿來大做文章」。不過衍生出的是一種「不只跟競爭者也跟自己過去」競爭的現象。不知曾幾何時,產品的主訴求越來越"微不足道",比如機車可以換車殼

▲取材自最近惹出「30歲以下的人不用」風波的影片,由橙果操刀設計的機車
或是我之前的網誌-把尿片變成牛仔褲
  • 這廣告不講舒適、不談乾爽、也沒有快速吸收,這些影響紙尿褲購買決策的重要特性,反而大談潮流、時尚、做自己! Why?

通常品牌會這樣"小題大做"的原因,都是因為「產品的主要核心訴求,已經被自己或競爭者佔光了,山窮水盡下」的結果,否則那個品牌願意拿"棒棒糖去跟雞腿"比輸贏啊!

這不表示這樣的做法一定不會成功,有時候搶到了感性的心理趨勢還是能異軍突起,只是相對的比直接訴求理性的產品核心利益的風險大並且費力(通常產品利益越直接就越偏理性訴求)。我也相信Nissan沒那麼笨,真的就拿「維它命C冷氣」當個事來說,無論如何也要包裝成不是一個而是一系列整體的銷售主張「提供給消費者全新的舒暢感」才夠吸引人(我自己亂編的),包括會讓人變美的冷氣、可以隨心情變換味道的香氛、給人芬多精的空氣、有防駕駛打盹系統,確保駕駛有清醒的頭腦,不會昏昏欲睡、讓乘客情緒放鬆,乘車就像做SPA一樣…的鬼扯。

只能說,現在的行銷真是越來越難做!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