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廣告是什麼?

那天看了一部介紹「廣告的威力」的廣告,這部影片對我這個愛狗人士來說,逗得我哈哈大笑,但從行銷(或是老闆)的觀點來看,恐怕會笑不出來,因為她不小心誠實的透露出「為什麼只有14%的消費者會願意相信廣告」。

一對男女開心的前往動物收容中心想要領養一隻狗,當在挑選與他們對味的狗兒時,每一隻候選犬莫不使出「裝可愛或裝可憐」的大絕招,想要博取關愛的眼神,但只有一隻黑白狗一點都沒有想要取悅他們的舉動,當他倆正納悶這狗怎麼那麼不上道時,牠,按下了電視搖控器,要他們「別囉嗦,看廣告」。




在看完這隻能開車、會燒飯、照顧小孩、還兼打掃的萬能Harvey的簡介影片後,牠以為就可以對你使眼尾,準備打包行李走人。只是,這也太小看人類了吧。

如果這是一個寵物訓練中心的廣告,還可以講得通,但她是一個訴求電視廣告如何影響決策的影片,卻使用如此誇張不實的手法,彷彿在告訴你「廣告都是騙人的」,更曝露出在現今社會,為什麼廣告如此不被信任的窘況了。

廣告不是不能誇張,而是要言之成理。請出一部最近的-Subaru Baby Driver來為大家說明:

一位老爹對著準備開車上路的五歲小女兒嘮叨著,交待一切...



在爸爸的眼中,女兒是永遠都長不大的,所以當這一天來臨時,選擇安全的速霸路吧。手法誇張但令人感同身受,而這,就是兩者的差別。

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品牌,知道傳統電視廣告表現手法的效力不再,轉而將部份資源投向網路,拍一些較真實或能引起討論的影片,溝通的重點不再像廣告似的訴求產品的特色上,反而花了許多力氣在跟網友產生互動,想要透過網友、同儕的力量來達到"廣告"的目的(有機會再專文介紹一些優先的網路影片或先看我之前寫的網誌-社群媒體時代,品牌行銷因應之道)。

網路影片的掘起不表示電視廣告就會式微,而是兩者的定位不同,消費者還是喜歡跟需要看到代表正統、高品質、精緻的官方說法。兩部由俊男Ronaldo、美女Megan Fox擔綱演出的Armani廣告,讓大家琢磨琢磨,這其中的道理。

Megan Fox


Ronaldo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