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用Skittles把人淹沒,來募集粉絲?!


一個很瘋狂但又挑起內心小惡魔蠢蠢欲動的活動。

英國的Skittles綺果彩虹糖,為了要快速募集臉書粉絲,在10/18發起一個24小時直播的活動。找了一位全身肌肉精練武術的David Phoenix,要跟網友挑戰「誰能勝出?」。David被關在一個透明的容器內,只要每加入一位粉絲,Skittles就會丟彩虹糖進去,每累計15分鐘丟一次,用現場直播畫面,讓你眼睜睜看著他慢慢的被從天而降的糖果淹沒…。而且還在臉書上用文字直播「已經淹到膝蓋了,快點揪朋友來說讚喔」,「現在糖果像暴雨落下,已經淹到腰了,有你的加入讓他淹到脖子」...。David能順利撐過24小時,還是網友口耳相傳力量大,你猜結果如何?

▲在活動網頁的直播畫面上,清楚列出:已經丟了多少糖果/下一次會丟多少糖/下次丟糖的時間倒數/以及活動剩餘時間,比看"行刑"還刺激

這活動只進行了10小時,David就被KO了,足足提早了14個小時結束。說實話,我知道這活動時,有點天人交戰(好啦,沒那麼誇張),一方面覺得不忍看著人類被糖果滅頂,一方面又想知道當人被糖果雨淋,陷在糖果池內,會是什麼樣的情境,就這樣猶豫了5秒,我還是用力的「按了讚」,成為130萬的粉絲之一,這活動共丟下190萬顆Skittles,有許多網友甚至因為提早結束錯過好戲,而要求看重播影片!!

▲"搞什麼啊! 在我打盹的時候怎麼就這樣結束了,要看影片啦"
我沒看到最後是怎麼結束的,也不確定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共增加了多少粉絲,但想必非常驚人,這算是不求贈品,也不做慈善,只為達成特定目的型增加粉絲的範例,這活動當然不至於鬧出人命,只屬與不作姦犯科使點小壞的心理層次,確實能在短時間引爆話題。恐怕那白白浪費的"食物",更容易引起爭議吧!

對我而言「快速增加粉絲,卻不思考如何與品牌產生連結」的活動設計,這問題更大,就算短時間爆紅,但又回到以前談的「有了粉絲,然後怎樣?」的老話題,看來,Corona Light讓網友因為活動,增加對品牌好感的做法,相對就實際的多了。

某網友拍的落下彩虹糖的影片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