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從Audi 重新定義「什麼是豪華!」,看高級車如何進化行銷-2/2

接上文-

比起Audi大膽跨步,直接用網路世代Kuso的語彙,來溝通自家最高階A8房車的做法,Mercedes Benz相對就保守的多。同樣輕鬆詼諧的調性,Benz會這樣表現:

Sunday Driver篇:請到兩位前F1世界冠軍車手,一位是七冠王的車神Michael Schumacher,一位是兩座年度冠軍盃,也是我英文名字由來的Mika Häkkinen。


看到如此穩建經營品牌的M Benz,在超級盃期間利用twitter來進行行銷活動,是一件值得關注的大事。一來是因為TA不是網路世代為主;再者是豪華房車品牌,面對數位時代她會如何經營,引起我的好奇。

Tweet Race》是一個兩階段的活動,基本玩法跟我相當推崇,具劃時代行銷意義的《Ford Fiesta Movement》類似,不過,Benz讓social media的角色變得更加吃重。



M Benz早在2010年底就開始鋪陳這場在Super Bowl期間進行的《Tweet Race》。首先,Benz在臉書上辦了一場徵求四位網路A咖的活動,只要你自認你很善於操作網路,有一大堆粉絲、追隨者,熱愛汽車,更愛賓士(是啊! 誰不愛呢),加入臉書粉絲專頁,成為粉絲,以及MBtweetraceHQ的推特追隨者就可以參加評選。進入第二回合的候選者,會被要求拍攝一部介紹「你有多愛賓士,以及為什麼你夠資格擔任此一角色」的影片,最後雀屏中選的四位幸運兒,將在第二階段2/2~2/4帶一位你的朋友(副駕駛),開著一輛由推特碎碎唸的tweets來決定油量的賓士汽車,前往Super Bowl舉辦的達拉斯球場,參觀超級盃比賽。優勝者的正副駕駛,將可以各得一輛全新2012年式 C Class雙門轎跑車一部。

▲活動網頁的地圖是各隊的進度,下方則是tweets油表

這四位參賽者,分別從紐約、芝加哥、洛杉磯、以及坦帕市出發,駕著CL550、E550、GL350 SUV、S400油電混合,四種不同車種,由於這個比賽比的不是誰最早開到目的地,而是在活動期間,那一隊能夠在 social media上引起最多的回應,所以這些車全都經過改裝,才能符合「多少tweets才能有多少油」的遊戲規則(遠端可以控制給油或者是熄火停止前進)。

▲對那一組參賽者有興趣就follow他們的twitter,幫助他們達成目標
改裝過的賓士,可以透過手機搖控:


Benz為了讓活動與網友互動的更精彩,每一隊都配了一位網路專家教練,指導這些參賽者發揮社群的最大力量。在活動期間主辦單位會有各式各樣的任務挑戰,例如:在開往目的地的途中,找尋當地的中學、大學體育館、或是正式比賽球場,拍下照片,上傳到twitter,每被retweet一次,就能贏得分數;或是看到各個城市指標就拍照;經過任何一輛Benz,拍照,不同年代、車型,都有不同的分數,你也可以請求網友協助,總共有二十幾個任務任君選擇。參與活動的網友也有機會中獎,除了從優勝的隊伍中隨機抽出一位VIP外,由參賽隊伍與主辦單位選出最有貢獻的推友們,可得賓士的行李箱組。

這活動不只有得分項目,也有不能超速、被開罰單、一個小時內未完成主辦單位的指示等等扣分的規定。總之,就是儘可能按規定完成任務,讓這次活動的訊息,傳得越多、傳得越廣、參與者越多,越好。

活動第二天的影片:


Tweet Race,進化版的口碑行銷?!

在台灣的現況,雖然有很多品牌不願承認,但事實上都找了知名部落客撰文,或是到討論區去"操作"活動聲量,說好聽,叫做口碑行銷,事實上都快成了數位行銷的潛規則,讓品牌主、代理商,達成活動目標的安心做法。

大家都知道口耳相傳的威力,也希望活動能讓自然人產生口碑,但在各個都沒有把握的情況下,只好主動散播火種,以便煽一點風,就能坐收燃起燎原大火之效。但最近的幾個案例,快要讓這樣的做法潰堤。(Sony相機造假事件花猴事件

Tweet Race其實也是一樣的目的,像是進化版的口碑行銷。找網路上具有影響力的部落客擔綱演出,利用這群人的號召力,製造口碑。但差別是,Tweet Race明擺著講「這群人就是參與我的活動」,更重要的是,產出物不是只有一篇分享文這樣簡單,而是活動期間又是照片、又是影像、又是推特、又是部落格等一系列點點滴滴的分享。不論參與者或是網友,都是你情我願,不會有被欺騙的感覺。內容是貼近網友關心的、有趣的,而不是一篇篇的產品推銷文。

高級品為什麼也鍾情社群媒體?

動輒4~5百萬的豪華房車品牌的消費者,與社群媒體的普羅大眾是有落差的,如果要精準的對目標對象說話,雜誌、直效行銷恐怕比twitter、臉書準確的多,但為什麼這兩年由平價的福特領軍,一路到M Benz都往社群媒體靠攏,隨便一投就是數千萬的行銷預算?

Social media只適合年輕族群的TA商品嗎? 不多說,這個答案就留給大家去思考了。

全篇完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