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在這個感恩的季節!

圖片來源:gettyimages CA3838-004

剛好是一年前的今天,我在我的facebook 粉絲專頁上分享了英國零售商John Lewis 為聖誕節拍的廣告,一年後,這個走感人路線的廣告又來了,一樣動人,一樣好看。

John Lewis 2011年版,用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詮釋,看到最後一幕時,讓人覺得好窩心:


John Lewis 2010年版,被這首重唱Elton John的名曲Your Song吸引,這世上有音樂,真好!


我不得不說,John Lewis的系列拍出了這個節日特有的『與人分享幸福』的氛圍。台灣傳統上從來就不是歡渡聖誕節的地方,卻在老美跟商人通力合作下,透過文化、音樂、電影傳播這個節日的魔力,讓我們把12月25日原本該慶祝行憲的這一天,當做聖誕節來過。我整理了幾個跟聖誕節有關的例子,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!

說起聖誕節,就不得不提起可口可樂。她應該是世界上最懂得運用這個節日的品牌,據說現在大家所熟悉的聖誕老人形象,就是可口可樂在1930年代所創作的。

Coca Cola 經典的聖誕節廣告:


Starbucks 也來湊熱鬧,推出了一個利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啟動擴增實境之後(Augmented Reality),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星巴克杯喔:(比起這個App,我更喜歡這首音樂)



除此之外,去年聖誕節有一家比利時的廣告公司Happiness Brussels,發起了一個『送禮物給陌生人 Gift A Stranger』的活動,你只要在網頁上填上簡易資料,準備好要送人的禮物,系統就會自動幫你選一個世界上你不認識的某一個地址,如果你願意將禮物送到這個地方,印出地址、打包、寄出,就完成了送禮給陌生人的活動了。

簡單三步驟就可以分享季節的祝福

妙的是,系統只會列出寄件人的姓名、居住的城市(沒有地址也沒有連絡方式),但沒有列出收件人是誰,你只需寫上『寄給住在這兒的幸運兒收 To: The Happy Person Living At』。 這活動某種程度喚起了人性『善的因子』。正因為你知道你的付出,不見得有回報,而且收禮的人你並不認識,純粹只是『在充滿感恩的聖誕期間,想要跟這世界上某個角落的某個人,有某種連結』如此而已。這樣的規劃,充分展現這個季節的『分享精神』。



一直以來都很善於行銷的瑞典郵局,不但懂得如何在網路上跟消費者互動,而且每個活動的設計都緊扣著產品服務,相當不簡單(例如:這個這個)。在去年的聖誕節開發了一個『Living Christmas Card』,讓你可以自製一個獨一無二的聖誕卡,這個卡片之所以與眾不同,是因為她讓你透過網站即時的看到一群在戶外生活著,活生生的麋鹿,你可以任選四個不同的角度鏡頭,拍下一張你最滿意的麋鹿生活照,寫下你的祝福語,瑞典郵局就會幫你把這張照片製作成卡片,並且寄給你指定的收件人。今年,不要再用罐頭簡訊問候你的朋友了,親自拍下一張麋鹿照作成的聖誕卡片,那才叫誠意。
這個網頁設計的很可愛,一年後的現在還在運作
四個鏡頭任你選,等一個最有感覺的瞬間,拍下一個祝福的畫面
在這個感恩的季節,有人值得你問候一聲『Merry Christmas』,是一種幸福,預祝大家聖誕快樂,Merry Christmas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