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行銷是門藝術還是科學?


(圖片來源:getty images

我剛開始工作時,跟別人介紹『我是做行銷的』,話,雖說的很大聲,但其實我心裡並不那麼確定,我真的會行銷!

因為她不像英文也不是程式,會就是會,不會就是不會,還有檢定可以測量你的程度。如果真要比喻,行銷,會是種屬於『贏家說了算』的領域,你要怎麼解釋,都行!有時候一個破爛玩意兒,隨隨便便做,它卻大賣,但有時候明明很看好的產品,用盡全力、使上所有自己會的招數,卻慘遭滑鐵盧,連我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什麼?!所以,私底下常跟朋友說這是個『打嘴泡的行業』。那時候,我覺得行銷是門藝術,需要創意的天份。

工作了幾年後,終於有一種讓人比較踏實、比較科學的方法出現,她叫CRM(顧客關係管理),她畫出了一片美景,她說『她可以了解一個顧客終身價值,根據過去的消費紀錄與往來互動的結果,掌握在最適當的時候,主動提出他最需要的產品,甚至客製化的服務』,而且有一套嚴謹的做法與步驟。

例如:RFM模型,可以將顧客分級,然後區分誰最忠誠、誰是奧客、誰最有潛力、誰可以置之不理,再針對不同的顧客群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,減少行銷預算不必要的浪費。這一切可不是打嘴泡,而是有一堆數據,統計分析的結果。那時候,我覺得行銷也可以是門科學,需要清楚的邏輯思考。

我以為CRM上身,從此就天下太平,可以躺著作行銷,原來是我太傻,太天真!

經過這些年網路與科技的演進,光是掌握了顧客的消費記錄與動態還不夠,他們還會上網,一天到晚掛在社群媒體上對品牌說三道四,偶爾用手機Check in到你店裡一遊,或是拍部影片,在YouTube上Kuso你的品牌…。這些不全然是壞事,如果你有本事,是可以從這些訊息挖掘出下一波趨勢的。只是,面對這些來自四面八方,又快、又多、又雜的資料,誰有那個腦袋可以處理啊!?

謎之音:Big Data 海量資料,要來解救眾生!




什麼?!我連CRM這頭怪獸的毛都還沒理順,現在又跑出了一個新物種,而且還自稱自己“很大”!(我們只好拿出『你很大,我不怕』來面對)

Big Data 海量資料是什麼?在維基百科上,她是這樣解釋的:


巨量資料(big data),或稱大數據、海量資料,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,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、管理、處理、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。 大數據的4V特點:Volume、Velocity、Variety、Veracity。

以上全文照抄,一字不改,連標點符號都沒動。如果你跟我一樣,每個字都認識,但還是看的一頭霧水的話,別擔心,雲端時代的殺手級應用,Big Data海量資料分析這本書,花了很多力氣告訴你,Big Data 到底能幹嘛。她用大、快、雜、疑來解釋上面的四個V,還滿好懂的,還有許多案例跟行業可能的應用。

我不確定Big Data會不會是未來所有行銷的答案,還是只是來亂的,就像小時候看『回到未來』這部電影所描述的美好世界,讓我天真的以為到了21世紀的今天,車子都用飛的,油是不用加的,槍是不裝子彈的。但,現實是…,你知道的。

這些多年的行銷工作,再加上科技、網路、資料分析的加入後,我比較肯定的是,行銷越來越是門藝術的科學,因為,光有數據是給不了你做法,你還必須有對的策略跟好的創意;而沒有數據支持的創意,就只剩下氣壯,但理不直了。

留言

  1. 美國的一間公司 Netbase就是根據社群網路的posting來做行銷分析,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找找看,我之前有用過他們的平台,是一個蠻有趣的公司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@jess Chen 不是很懂Netbase的服務,是類似Hootsuit,專門Monitor或是管理網路發言,還是像iBuzz,評估網友意見,正負評的趨勢?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感謝分享
    Monitor與Netbase的服務我本來不了解的
    現在小懂一些(雖然一頭霧水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