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不吐錢,卻吐出「比錢更多」的提款機,讓人開心的TD Trust ATM


如果你去提款機領錢,吐出來的不是錢,而是送你去迪士尼的機票,或是「要五毛卻得到一塊」!你會有什麼反應?

加拿大的信託銀行TD Trust,在2014年推出了《TD Thanks You》活動,為了給她的顧客一個意外驚喜,以傳遞「TD Trust是家懂你的銀行」,在一些地區把自動櫃員機ATM,偷偷的改裝成自動感謝機Automated Thanking Machine,這機器外表就跟一般的一樣,只有等你親自上門,插入卡片,預備操作機器的時候,才會發現「這台機器很瞭你」。

這台機器不但會跟你說「嗨!」,還會跟你互動,甚至正確說出你的名字, 知道你最近發生的,不管是喜事或是難過的事,你會因此得到相對應的禮物。有的人得到額外的錢,有的人得到「無法從吐鈔機裏送出來的」禮物,可能是一束花、可能是飛往另一個城市,探望親人的機票、也可能是一套球衣…。如果你是那個幸運兒,是不是會開心的笑到合不攏嘴!


以客為尊,不只是掛在嘴邊說說而已

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好奇,為什麼這機器會知道顧客的名字,而且還知道他們喜好、最近經歷了什麼事?

故事的真相是這樣的:TD Trust在事前就找了分行的員工,挑選出他們覺得值得接受這特別驚喜的顧客,然後,跟這些顧客說「邀請你們參與新ATM服務的測試」,但並沒有告訴他們會得到特別的禮物。

既然是特別挑過的,銀行必然會選擇那些比較有故事性的人,而這些故事,都是顧客與行員平常互動中所得知的訊息,也因此,銀行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,要送出什麼對的禮物,當然也就知道他們是誰了。

其中有一位喜愛棒球運動,《多倫多藍鳥》隊的粉絲,除了得到藍鳥隊的球衣、球帽之外,更特別的,是找來了曾是大聯盟全壘打王,現任藍鳥隊右外野手的Jose Bautista,親自邀請這位幸運兒,成為「有錢都不一定可以實現」的下場球賽開球嘉賓。

最感人的則是一位媽媽,她的獨生女在外地剛經歷了一場治療癌症的手術,TD Trust很貼心的送上來回機票,讓她能夠去探望女兒。

至於那些不在挑選名單,不使用機器的顧客,TD Trust也沒有虧待他們,只要在2014年7/25當天下午2:00,不論是哪種方式,臨櫃或是網路銀行的使用者,每個人都會意外的得到20美元的支票。

創造不預期的驚喜,幫你的活動加分

像這一類出奇不意給人們意外驚喜的活動,往往都能博得好感,在瞬間讓你的開心指數升高,幾乎屢試不爽,人們在乎的也許不是「這禮物值多少錢,實不實用」,在乎的是「有沒有讓我感受到意外的驚喜」。

試想一下,
狀況一:你知道今天去百貨公司通通打對折,跟
狀況二:你挑了衣服,結帳時店員突然跟你說「恭喜你,你是我們第1萬名客戶,你今天的消費通通對折」,雖然結果都一樣,但哪一種狀況會讓你開心?哪一種狀況會讓你想要跟家人朋友分享?

把握住這個要點之後,下次如果要規劃活動,不妨試著想想「怎麼樣創造消費者不預期的驚喜感」,不用額外增加贈品,也不用提高行銷預算,只是一個讓消費者心情好一點的改變,保證讓你的活動成效,翻倍!

《本文是2014年我寫給遊戲橘子刊登於橘人誌的文章,請勿轉載》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只會討好消費者還不夠,現在開始,做個有態度的品牌

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有疑問「品牌又不是人,怎麼會有“態度”?」。要解釋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:你認識在網路上賣 家電團購的486 嗎?在2019年九月,他在臉書粉絲頁上Po了一則貼文(如下圖),大意是:  有人攻擊他賣韓貨又炫富,他不但不道歉、示弱、求原諒,反而火力全開地反擊說「你們這群白癡弱智,我不只賣韓貨,還賣美、德、日、台、中國貨,不爽喔?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台灣不賣良心」。然後,再繼續加碼「我還不止沛納海、勞力士,搭飛機都搭商務艙,你們搭過嗎?傻子...」!